上禮拜我接受民視新聞採訪,主題蠻有趣,是「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民間社會的互動」。
其實這兩年我一直對AIT跟台灣社會互動的方式很有興趣。
我的印象中,大概是從 #梅建華 處長開始,AIT臉書開始會有一些有趣的影片。後來到了 #酈英傑 處長,社群媒體的使用更活潑。現在 #孫曉雅 處長接棒,似乎也想比照前任的風格。
其實不只社群媒體。
大家應該還有印象,前陣子AIT做了一件非常有台味的背心,藍藍紅紅的,很像台灣政治人物跑攤時穿的背心。這是AIT融入台灣社會的巧妙方式,讓人會心一笑。
另外今年五月份,AIT前副處長谷立言上台灣的政論節目,也是非常罕見。
上週末是中元普渡,孫曉雅處長帶著同仁做了中元普渡大拜拜。這個祝禱文很有誠意,還提到了「供養十方孤魂有情眾及本址建造過程中受傷生靈」。
AIT內湖新館是個大工程,在普渡文中特別寫下這一句,不禁讓人動容。
我特別喜歡AIT在臉書貼文中用wandering spirits 來形容「好兄弟」,少了一點陰森,多了一些溫暖。
外交有時必須跨越宗教及文化的藩籬,美國國務院向來重視所謂「公眾外交」(public diplomacy),也重視「人與人的交流」(people to people exchanges )。這點在AIT身上可說是展露無遺。
美國在台協會 AIT